現在讀完書後都很喜歡蓋上書,然後回想這本書中,我記得的,或者是我特別有印象的內容,然後把他們寫下來。
一方面我覺得 ,會記得這些內容,應該是內容我特別有感觸,對我特別有幫助,也能讓我產生改變的動力吧。
長尾效應
高明的藝術品投資人,有 99% 的投資都是失敗旳,但重點是對的那 1% ,可以帶來數百倍報酬的投資。
書中講到,不論投資還是企業經營都一樣,投資的標的和企業經營的產品服務,100 個裡面,真正成功的可能只有 2-3 個,但也就是那幾個項目,幫投資人和企業帶來了絕大部分的營收。
這個在我們平時很常聽到的建議,投資不要重壓單一個股一樣。可以的話,盡可能分散投資在不同的標的上,最好是直接買大盤(也就是 ETF)。
有人會說「這樣會錯過單一個股幾十倍的成長」,但投資時應該優先考量的,應該是風險,而不是報酬。想像一下,在你近40歲時,把幾百萬元,單壓一支股票,結果這支股票腰斬 50% ,是你可以接受的風險嗎?如果不行,那就別這麼做。
我自己的經驗是這樣的,我在美股中曾經買過兩支腰斬 50% 以上的投資標的,還有一支是直接被收購,逼我在賠 63% 時強迫交割,而另一支,也是腰斬 50% ,但他配股配息很穩定,我夭了 8 年,差不多夭回 40% 了,他老兄現在股價還是 -15% ,但我換算一下,其實也是沒賺沒賠,可以出掉。
當然除了這 2 支外,我還有配置其他 20 幾支股票,所以即使那 2 支跌很慘,但我依然可以放心的繼續長期持有下去,也有著還行的報酬。
提醒一下,要持有幾支跟資產多寡無關。美股券商後來大多都取消交易手續費了,只要你想,一支美股 5000 元台幣也是可以買,當然像波克夏那種金額太高的那些就無法了,但一般價格的股票要配置很多支,並不需要很雄厚的資產。
錢放在銀行裡的價值
銀行利率超低,這件事大家都知道,但今天你要是把錢全放在投資的資產中,當你突然有急用,要贖回現金的時候,就會面臨到是認賠殺出還是提前獲利了結的兩難。
尤其當你換成現金後,標的就開始狂漲的故事,我們也是履見不鮮。這時,你的心理狀態要保持穩定,不受影響,其實是非常非常困難的。
而銀行裡保有半年以上的生活費,有非常多的好處。在你有急用時,不用臨時去變賣資產換取現金,確定你不用去打擾你資產的複利累積過程,可以獲取到投資規畫的完整報酬。
再者,萬一今天突然失業了,也不用因為要繳下個月的帳單,急忙胡亂的屈就於不滿意的工作,你能夠有充足的時間,好好的挑選和等待機會,等到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和滿意的工作,再重新開始新的職涯。
但如果你銀行中沒有足夠的預備金,也許你會被迫賣掉資產,如果賣掉後它隔天就上漲了一整周,漲了30% ,你就錯過這段漲幅。
你也有可能被迫接下一個薪資低於預期 30% 的工作,公司也沒有足夠的成長性,就此職涯載浮載沉。
相比之下,在銀行中保有足夠的預備金,讓自己保有餘裕的狀態,對於個人職涯和投資的價值,遠遠的超過你的想像。
時間是複利的好朋友,也是改善投資績效最有效的方法
書中舉了個例子,巴菲特的年化報酬率是 22% ,非常厲害沒錯,但他能夠是最成功的投資人還有兩個原因:開始的早、他很長壽。他已經累積了 70 幾年的複利,這使得一般投資人要超越他,真的很難很難。
所以投資最好的方式,不是頻繁的進出,而是買進持有,等待時機,在對的時間點賣出。當然不同目的的人,對於所謂對的時間點是不同的,但對於巴菲特而言,只有在股票體質變差,還有價格變太貴時,才會選擇賣出。
關於買進持有這點,我個人也有幾段經驗,除了我上面提到,買進後持有了 8 年的股票,即使最低跌到價格腰斬,我到目前也是攤平了。
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當年在做房地產投資,頻繁的短進短出四次,忙活了一整年,報酬完全不成比例,這還不打緊,我回過頭算了一下,如果當初我開始接觸房地產時,入手的第一個資產,我持有一年後再賣出,報酬甚至會超過我這一整年的四次短期進出。
當然我的案例,有很多變數和時空背景,但我們可以從非常多的投資標的身上看到這個特點。我剛出社會那一年,台積電一張才40元,而今天是多少錢?567元,還不算每年股利股息投入,就已經漲了 14 倍。很多人會說,怎麼可能抱那麼久抱到現在?但如果有設定好賣出的條件,而且你銀行保有一定的預備金,你完全可以抱著,得到非常非常完整的一段報酬。再退而求其次,如果你有買台灣 50 ,那麼你的投資組合中,也是有包含台積電的。(註:我個人是半張都沒買,拉著大家一起槌心肝 XD)
財務自由的定義
書中寫到,每天起床後可以自由選擇要做的事,這種掌握自己時間的狀態,能帶來最大的幸福感。書中並沒有提到財務自由要累積多少錢才夠,但簡單說就是有足夠支付自己理想生活狀態的錢。作者也分享了降低或維持自己生活的需求和慾望,提高儲蓄率和存的錢,是他和太太認為可以更快達到財務自由的方法。
關於賺到一大筆錢,然後退休不再工作這件事,也許有人可以,但我覺得大多數人是無法的。我的理想生活中,困難和挑戰、成就感和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,而一個符合個人興趣和價值觀的工作,可以充份的提供我這些元素。世界上有很多很有錢的人,根本不需要工作,他們的資產也可以輕鬆活到超過 100 歲。那為什麼他們還是每天很辛勤的工作呢?我想是因為他們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和那個工作的自己吧。
但累積了足夠的財富,讓這群人有選擇的自由,如果今天不再喜歡手邊的工作,也可以輕易的做出選擇,去做其他的事,而不會被這份工作的收入給制約住,因為他們有選擇。聽起來真的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不是嗎?
書中也給了很多有助於累積財富的建議,簡言之,你賺多少錢不是重點,你能存下多少錢才是重點,很多人在收入提升後,會想要去過「那種收入水準」的人該有的生活,導致收入愈高,有時存下的錢反而愈少。所以在收入提升的過程,還是維持相同的生活水平與消費水準,其實是可以讓自己更快達到財務自由的祕訣之一。
也有很多人覺得開一台好車,會讓人尊重和喜歡自己,但其實大部分的人,看到開好車的人想的是「如果我也開著這台車,大家也會用不同的眼光看我吧。」所以要咬牙買下超出個人收入水平的好車前,可以冷靜一下,如果你想要別人喜歡你,還有很多更有效和免費的方式:關心他人、對人好、謙虛有禮等等……
結論
但對於這種整本都很重要的書,總覺得重點不是太好抓,但還是可以寫一寫,幾個我覺得很有收穫,看完會改變我很多行為的投資觀念。
也很喜歡書中最後,作者分享自己一個不正確,但讓他很開心的投資觀念,他在利率很多的時候,選擇一次付清房貸,而非透過房貸借出錢,再去錢滾錢,這麼做的原因完全不符合投資的邏輯。但作者說道:「房子完全屬於自己的那種踏實感,帶給他很大的快樂。」
投資沒有絕對要做正確的事,也可以做快樂的,但這本書的幾個觀念可以幫助我避開很多地雷和盲點,我自己很有收穫,雖然 lag 很久,還是很推薦大家閱讀。